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20河南省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二 )


以上情境和任务较为真实适切,二者关联紧密,能充分考查学生语言运用、整本书的阅读,使试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难易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更符合学生思绪和思维的推进 。
三、教考紧密衔接,引导日常教学
今年试题积极体现课程标准新理念,主动呼应统编教材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教学在改变方式、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 。
1.衔接课程标准 , 强调语文实践
“积累与运用”部分 , 学生通过梳理筛选主要信息完成更为直观的时间轴;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这样的语言活动后恰当选择配图并阐述理由 , 进行表达与交流 。而语文课程本身就是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 , 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
2.衔接统编教材 , 推进以学定考
试题增强了与统编教材的关联,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
字音字形、名句填写、词义理解等试题勾连教材基础知识;识字与写字、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均是统编教材核心内容;《醉翁亭记》《赤壁》均是统编教材名篇;学生对“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不会陌生,因为教材上有“有朋自远方来” “低碳生活”等综合性活动;新课标下大观念、大问题是主要载体,作者是“如何表现”不舍之情的?这样的问题在教材中多处出现 。还有与统编教材的隐性关联:教材强调整合 , 有多文本阅读,有先读后写,试题中表现为复合文本的使用,选配图并阐述理由和读诗写作就是读写结合类试题;每课后面都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典型任务,而阅读理解部分都是针对文本特质设计的典型任务 , 进行深入地拓展探究 。
试题落实了课程标准对命题原则、命题理念、任务、情境、题型的要求 , 呈现出文本典型丰富、任务设计典型、情境类型真实多样、考查关键能力等特点 。从教考衔接到考教衔接,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启发教学要不断改进方式 , 夯实素养基?。迪纸萄倒舱瘢?正向同行 。
今年试题能给大家什么样的启示呢?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实现成长;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 , 提高学生多种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教学评”的一体化,知识、能力和素养同步提升;吃透课标,用好教材;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 , 强化关注学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多观察多写作;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对探究能力的培养 , 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领悟,学会质疑评价、假想和判断;以学科大观念统领教学 , 扭转以知识点讲授为主的碎片化教学 , 加强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深度领悟,加强学生基础素养的涵养与积淀 。
作者:时玮芬 , 河南省实验中学
重思创新,降难提质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友好、亲切又富有挑战和趣味,整体难易恰切,稳中有新 。试题以课标为依据,部分题目的设计与教材关联度强,与一些课文后的习题问法相类似 , 展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试题既落实立德树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导向,也有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为基础的语文素养的考查;既有常规题型的延续,也有创新设问方式的尝试 。
【“关联”与“多元”】
试题体现了关联和多元的思想,关联简约而不简单 , 多元简单却不简化 。
简约不简单:如第4题为幻灯片文字选配插图 , 这既是图片与文字关联,现实与想象关联,材料与观点关联 。第12题考查两个文本的佐证,这是考查文本间、文段间逻辑关联 。第13题解释文言词汇,用迁移推理替代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学习文言词汇时用理解记忆取代机械记忆,这也是新学与旧知之间的关联 。第16题文言文对比阅读中对于亭和轩命名“醉翁”与“后知”的原因,用理解运用替代机械记忆 , 引导学生现学现用,这也是用已知解决未知的关联 。
简单不简化:设计平行试题,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解读和自主选择的空间 。名著和作文都采用二选一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多元表达 。第11题和名著阅读题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并没有简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