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三 )



首因效应是指由于首次接触、交往产生的对某种事物或个人第一看法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首因效应”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首次见面的第一节绪言课必须上好 。第一次地理课与学生见面,教学必须作好教学准备,在语言、表情上给学生留下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艺术的印象,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明白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与教师配合,学好每一堂课;(2)每节课的导入语以导课激趣 。如在讲“经纬线”时,教师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向学生提出:一艘船,在苍茫的大海上遇难,如何报告所在位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作用,这样学生学得认真,学得轻松,知识牢固 。
二、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喻为“教案剧”,易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缺乏学习兴趣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诱导,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目的;(2)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或主持人 。课堂上,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如大洲和大洋,让学生来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
三、 强化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但要灌输基础知识,而且要形象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强化素质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教材要合理选择和使用,以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2)要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捕捉每一个最有力的教学时机,如恰当提问,学生情动于中,跃跃欲试;(3)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放手指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理解和消化 。
四、 复习巩固要善于“变化”
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时要善于变化 。(1)章节复习要善于转化 。采用章节知识编码复习法,将所有需要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列出,然后进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学编码,可实现章节所学知识由厚到薄、由薄变厚的相互转化;(2)全册复习归类要善于类化 。根据全册地理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归类整理,让学生在相同知识中,找出不同点,通过类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持久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究意识,体验和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奇妙 。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