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 五 )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5
第二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 酸钾 。
(2)反应原理:
[
(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
[来
(4) 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收集氧气时 应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 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
<2>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
(5)验满: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 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 出 水中)
<6>移:把导气管 移出水面(防止 先熄灭酒精 灯,引起试管内 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 吸入热 的试 管,使试管炸裂)
<7>熄:熄灭酒精灯 。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 。特点:“一”变“多” 。可表示为A=B+ 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
(8)催化剂、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 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
<2>要理解“改变”的含义,它包括加快 和减慢两层含义 。
<3>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又不是“惟一”的 。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的分解中是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
【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