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5篇( 二 )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 。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 。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简单、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 。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 。最后,师生一齐进行归纳、总结 。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靠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 。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应对黑板,应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 。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 。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能够动动手,培养操作潜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潜力,学生也不是一向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 。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 。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此刻:

(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
(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
(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资料单调 。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潜力 。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构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能够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 。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 。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 。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用心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用心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用心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潜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 。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 。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 。右心静 。肺相反 。体相同” 。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样学”、学什么“ 。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 。有利于构成学习创新潜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