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艺术的惊艳碰撞「植物美学鉴赏」( 四 )


角蜂兰 , 可以模仿雌性 , 吸引雄蜂来 , 除了外形像之外 , 本身还会分泌一种气体 , 一种雌性激素 。雄蜂很远就能闻得到 , 来交配 , 这个时候就完成了角蜂兰的阴谋 , 花粉顶到雄蜂头上被带走了 , 带到下一朵花 。
为什么要做绘画标本这项工作呢?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 , 博物馆讲解牌上之一眼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图画 , 而文字介绍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人能真的全部读完 。同样的 , 科学家的描述会特别抽象 , 看不懂 , 科学画的存在意义就在这里 , 对数据和文字进行补充和说明 , 图文结合可以非常直观的认识它 。
这个是植物化石复原 , 很有挑战 。平常画新种时 , 我们需要把标本拿过来 , 面对面的进行研究 , 照实去画 , 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 , 这就是科学画的特性 。化石就不一样了 , 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 北大的教授郝守刚老师师徒去云南一个星期 , 回来之后一无所获 , 正好赶上那个地方开山 , 学生说要去方便一下 , 后来就叫起来了 , 老师一看孩子的姿势都僵硬了 , 老师一看 , 说这次收获非常大 。带回来研究 , 发现这是4亿年前的一种植物 , 比恐龙远多了 , 这就是“胜峰工蕨” 。
绘画标本就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互碰撞的工作 。根据科学家解剖的东西和他的描述 , 再到显微镜底去看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 。科学家偶然情况下出现一些偏差 , 比如可能有些没有看到 , 或者有的时候植物生长中变异了、退化了 , 需要及时交流 , 多看几种 , 最后达成统一 。
绘画标本有两个步骤 , 之一是构图 , 打一个草稿出来 。第二是上墨 , 之后让先生去看 , 是否有的地方表现得不到位 , 可能会提出意见 , 过程非常长 。一个新种 , 一幅画下来的时间是三到五天 。
当然啦 , 绘画标本有很多种不同的巧妙 ***。比如很多植物在表现的时候 , 尤其是表现科学特征的时候 , 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 , 为什么?就是因为绘画 *** 出现了问题 。不同的植物 , 一定要用不同的 ***。比如苏铁 , 叶片很直很硬 , 表面凹凸不平 , 不能画起来像标本 , 我做了一些折叠处理 , 上面的叶片是有波浪感的 , 一根线条上可以有很多变化 。比如玉兰 , 肉质感很强 , 如果用线条去画 , 肯定不会有这个效果 , 这个时候就用最繁琐的 ***  , 就是用点去画 , 用点的疏密去表现质感 。为了充分表现它本身的特点 , 除了肉质感之外 , 它的叶片 , 背面像白癜风一样 , 其实是它的一种锈 。怎么呈现?就用点的疏密、点的粗细去展示 , 就出来了这个效果 。
绘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工具 , 孙英宝的工具就是一个小包 , 叫“百宝囊” , 什么都有 , 到任何地方带着它就什么都解决了 。植物科学绘画 , 这两年属于濒危学科了 。很早以前 , 通过书的翻译之后 , 博物学在西方国家就有了 。早期没有相机 , 那个时候对自然的认知比较原始 , 就是写和画 , 之所以出现这么漂亮的作品 , 就是画家起的作用 。20世纪初的时候 , 科学的出现 , 博物图就有了分支 , 需要去表达那些非常*** , 而且看不懂描述的东西 , 需要去配图 。科学绘画 , 可以再走博物学的路线 。
不断把植物所有的特征 , 所有有意思的地方 , 通过一支笔把植物世界给画出来 , 让它进行完美的展现 , 让大家获得更多的认知 。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 。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 , 敬请关注 。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
好了 , 关于植物和艺术的惊艳碰撞和植物美学鉴赏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 , 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 没有问题 , 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