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哪里(山西雁门关在哪里)
听过《杨家将》这首歌谣的人都知道,杨家将守卫边境是为了帮助大宋朝抵御契丹的入侵 。在这些所谓的边境口岸中,雁门关无疑是比较有名的一个 。杨家将和雁门关的关系真的很密切 。作为北汉大将,杨业镇守代州 。曾在太平兴国工作五年(980年),出雁门抵抗契丹入侵,共杀辽军 。契丹人称杨为无敌 。北宋大举北伐契丹时,杨业作为西路军的副将,从雁门关,甚至云柯府、颍州、朔州等地出兵 。可惜的是,东路军战败,杨业不得不放弃收复的郡县,向南撤退,最终死在雁门关附近的陈家谷口 。
【雁门关在山西什么地方 雁门关是在什么地方啊】
我们现在说的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北部的衡山沟珠山上 。雁门关以雁门山命名,雁门山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山海经》中 。所谓“雁门山,雁出之地,在柳高北部 。”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阳高县以北,离现在的代县很远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穿着胡服骑马射击,使赵国成为世界强国 。赵武灵王率军粉碎胡林、匈奴,北至大漠,西至河套,扩境千里,设雁门、云中、九原三郡 。雁门县以雁门山命名 。秦国灭赵国后,的弟弟退守,坚持抗秦 。战无不胜,赵败,夺代王 。秦始皇在此设代郡,治地在柳高 。雁门县和雁门山不是一回事 。
无论战国时期还是秦汉时期,雁门县都是一个边陲县,北方是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匈奴 。赵国名将李牧抗击匈奴,西汉飞将李广曾担任雁门县令 。卫青、霍去病在攻打匈奴时也把雁门县作为北进的桥头堡 。秦汉时期,雁门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边境的衰落,雁门县的治理南移至光武,也就是今天的代县附近 。
西晋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刘昆将军率领的五华南迁,为了拉拢鲜卑的拓跋部,将沟渚山北部让给了后来建立的北魏拓跋部 。北魏孝文帝袁弘极力汉化,假装南征,哄骗文武百官到洛阳,然后说我要迁都洛阳 。然而,留在故都平城(山西大同)的姚远王子反对父亲的汉化政策,切断了山南北的交通,并派兵修建海关守卫 。这应该是雁门关最早的起源 。雁门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在这个时候 。袁珂、元帝、北魏、明朝考察代北,“兴戴,去雁门关,望拜衡越” 。因为年代久远,人们不知道原来的雁门山在哪里,就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是雁门关附近的雁门山,雾里看花变成了雁门山 。
山西省南北狭长,北部有大同盆地和忻州盆地 。两个盆地中间隔着恒山,现在的雁门山(沟珠山)就是恒山的西段 。恒山东与太行相连,西与吕梁相连 。地形非常危险 。但是雁门关附近高度下降,可以通过 。这是一个天然的关卡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雁门关的战略地位非常关键 。古人说雁门关“由外而外扩,由内固太原之钥,达三级,进咽喉” 。
北宋建立后,失去了中原的战略屏障——幽云十六州,雁门关成为北宋抵御强敌契丹的第一道防线 。宋人统称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为三关,歌谣中总是提到的三关,应该指的就是这三关 。到了明代,第三道关变成了外三道关,因为明长城在河北和晋西北出现了双线,即内长城和外长城 。雁门关是内长城的一部分 。与靠近首都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相比,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被称为外三关 。保卫外长城的大同堪称明朝阻止北元(蒙古诸部)南下的“第一路边”,保卫雁门关三关的太原堪称“第二路边” 。
雁门关与沟珠山的唇齿相连 。事实上,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地理边界,也是一个文化边界 。山的南北气候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 。明宪宗兵部尚书王岳写诗说:“雁门关外场人不养蚕不养麻 。百里没有梨树和枣树,三春哪里有桃花杏花?六月,山上下雨下雪,风吹黄沙遍地 。不信与江南人,早穿皮袄,午穿绡 。”
现在雁门关已经不是边关了,但地势依然险峻,希望是牛逼 。
推荐阅读
- 山西绵山一神秘古寺,藏有15尊肉身佛 绵山正果寺
- 山西五台山为什么这么出名? 五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 壶口瀑布在山西还是陕西 壶口瀑布在哪个省
- 山西翼城万人赛花鼓 翼城花鼓
- lenovo电脑无线网开关在哪 笔记本无线网络开关
- 默认网关在哪里看手机 如何查看默认网关
- 山西高考分数线一览表 2019山西高考分数线
- 7大居家玄关风水布局不能忽视
- 山西省为什么又叫“三晋”呢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
- 山西十大著名景区 山西旅游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