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可以养殖鲈鱼吗 鲈鱼能人工养殖技术


人工可以养殖鲈鱼吗 鲈鱼能人工养殖技术

文章插图
1、养殖环境要求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 , 池塘过小 , 水体窄 , 溶氧不足 , 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 , 不利生产操作 。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 , 沙壤土底质 , 淤泥较少 , 池底平坦 , 略向排水口倾斜 , 水深1.54米 , 排灌水系统完善 , 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 , 水质良好 。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 , 分别通向进、排水河 , 不重复使用养殖水 , 以免二次污染 。用细网将池塘分小 , 便于鱼苗吃食 。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 , 同时须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 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方可放苗 。放苗前半个月要进行一次消毒 , 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 , 如未经干塘曝晒的 , 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已经干塘曝晒的 , 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 , 每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 , 隔天另加漂白粉5公斤 , 化水全池泼洒 , 进行清塘消毒 , 且彻底清除野杂鱼 。
2、培育放养鱼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 , 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 , 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方可投入盐度1‰的暂养池暂养过渡 。一般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 , 选择晴天中午放苗 , 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 , 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 , 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剩饵 , 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 , 并搭配少量花鲢(滤食性) , 以减轻水质污染并增加养殖效益 。
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 , 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 , 然后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 。暂养期间每周用0.3国际单位强氯精或15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泼洒消毒1次 。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克、维生素C1克 , 每天拌饲投喂1次 。
经过20多天饲养长至4~6厘米时经过筛选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尾 , 水深1.5米以上 , 保持池水适宜肥度 , 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 。每天投饲2次 , 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 , 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 ,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每月将土霉素、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次 , 每次连服3天 , 同时定期用0.4国际单位强氯精或2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 。每天做好巡塘管理 , 在夜间气压低时开机增氧 , 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 , 保持池水清新 。
放苗后要开足增氧 , 最好用散气石底部增氧 , 第一天一般不投饵料 , 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 , 要求定点定时 , 一般4餐 , 开口饵料以水蛛最好 , 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 , 至鱼苗5~6厘米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 , 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药 , 网格随鱼苗长大逐步拆除 。
3、加强日常管理
鲈鱼苗种培育成体长达10厘米左右时放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成活率高 , 放养规格力求整齐 , 以免相互残食 , 放养密度以每亩1000~1500尾为宜 , 同时搭配养殖大规格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及彭泽鲫200尾 , 以充分利用水体 , 调节水质 , 增加产量 。
9~10月温度适宜是鲈鱼快速育肥阶段 , 不可忽视水质调节 。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 , 水深80厘米左右 , 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鲈鱼为底栖性鱼类 , 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 , 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 。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 , 水质容易控制 , 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 。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 , 应做到勤巡塘 , 经常注入新水 , 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