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起源和来历小故事 吴姓的起源和来历

据统计,目前吴姓的人口已达到约3000多万,成为中国第九大姓氏,那么作为吴姓后裔的你,是否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呢?
【吴姓的起源和来历小故事 吴姓的起源和来历】 第一支起源:炎帝姜姓 。在三皇五帝之前,有个姜姓的部落,部落的图腾是驺虞(普及一下知识,驺虞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 。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古汉字中有很多字读音与现在是不同的,而恰恰这个“虞”在那时候是与“吴”同音 。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等到了夏朝时期,吴姓部落搬迁到了观津,也就是现在河北武邑东部 。夏朝少康时期,吴部落出了个名人,叫做吴贺,这个人的射箭技术出众 。据说曾经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 。后来吴姓部落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
第二支起源:黄帝姬姓 。在商朝末期,黄帝后裔有个叫做古公亶父的,亶父的部落定居在岐山下的周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岐山一带 。亶父有3个儿子:长子太伯(又称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 。说到这个季历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这个季历有个儿子大家肯定都知道,是谁?周文王姬昌 。姬昌从小就出类拔萃,深受祖父亶父的喜爱,亶父就想将位置传给姬昌,而这前提必须是季历接任亶父 。这跟朱棣父子以及康熙父子的传位初衷一样 。好了,父亲想传位给弟弟,两位哥哥也是贤人,兄弟俩为了让位就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地区,建立了吴国 。
等到了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卧薪尝胆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 。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 。因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由弟弟仲雍继位吴君 。太伯,被称为吴姓开氏始祖 。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
这个起源的吴姓,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
第三支起源:舜帝姚姓 。当年舜将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也就是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称为有虞氏 。等到启建立夏朝后,将舜的儿子商均封在了虞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虞城,称为虞国 。等到商朝事情,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 。1000多年后,这支吴姓后裔中出了个名人:吴广 。也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的吴广 。
第四支起源:源自吴回 。颛顼帝有个孙子叫做老童,老童有个儿子叫做吴回 。吴回从代替哥哥重黎担任舜的氏,氏的工作就是掌管火种,这个职位在当时可是相当重要 。等到了商朝时,吴回后人迁到山东临朐,被称之为王吴 。
以上就是吴姓的四大起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