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碘的常识( 二 )


(3)碘化水: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除了盐以外的又一个理想的补碘途径,水的明显缺陷是分布广,不易集中进行加碘 。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碘化水也不失为纠正碘缺乏的有效措施 。向水中加碘的方法有:①向容器中的饮用水滴加高浓度的碘化钾或碘酸钾 。②在井水中投入含碘的树酯小管或碘砖(统称为碘缓释器),让管内的碘化钾通过适当的装置缓缓渗入水中,这种装置可以使用一年 。③用碘来净化水:使用500毫克/升浓度的碘对水进行消毒,消除细菌污染的同时,也能纠正各种碘缺乏,一举两得 。即使过量摄入碘对人体也没有任何危害 。当然,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所使用的碘必须是纯碘,碘化钾或碘酸钾是无效的 。④科学家曾在我国新疆采用农作物浇灌用水加碘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4)碘茶: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如西藏地区,在日常生活中有每日饮茶习惯,把碘化物放在茶砖内,也会达到有效的补碘效果 。
(5)其它补碘方法:从理论上讲,日常生活中的多数食物都可用来添加碘,在面包、糖果和食糖中都可加入碘,但是这类添加食物可能并不是特需人群,如妇女、儿童和穷人,每日都能食用的,会造成补碘的不均衡 。
由于食谱的多样化,碘可能碰巧补加到食物中,如美国一些地方用碘酸盐作为制造面包的调节剂,或者把富含碘地区生产的各类谷物、动物向缺碘地区出售;交通运输条件和食品保鲜技术的提高,也能使海洋富碘食物能够进入内陆地区;在我们服用的某些药物中,如许多维生素制剂中就特意加入了碘 。上述因素混合在一起对于工业化国家防治碘缺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受缺碘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是不适用的,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性 。
总之,防治碘缺乏病的基本战略对策,是大力推广以碘盐为主的综合性补碘措施,碘油可以做为辅助措施来强化补碘效果,或者做为推广碘盐前的替代措施 。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KIO3)氯化钠(NaCl) 。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虽然碘是微量元素),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 。
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 。我国学者早就报道甲状腺肿病,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海草治疗这种疾病的国家之一 。
碘是1811年Courtois提出的 。膳食中的碘大部分在胃肠道中转变为碘化物,几乎被机体完全吸收,在进入血液后分布于全身的细胞外液 。
肾脏是碘的排泄器官 。虽然人体摄入的碘量很少,但是肾脏没有保留碘的机能 。
少量的碘也通过粪便排出 。每年的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 。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 。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 。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 。
补碘的措施主要有碘盐、碘制剂和富碘食品等 。我国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盐 。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非碘盐冲击严重、食盐加碘措施尚未有效实施的地区可采用碘油或碘片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 。
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 。也可以通过服用含碘保健品和食用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补碘 。
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 。人类经过近一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
扩展资料
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
(2)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 。居民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
(3)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健康报网——山东省地方病研究所普及碘缺乏病知识问答
我国是缺碘较为严重的国家,缺碘地区分布极为广泛,几乎涉及整个国家;受碘缺乏病威胁的人口极多,几乎涉及全社会的每个人,男女老少没有例外 。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地区一般多在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 。而且补碘必须长期坚持,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地坚持,否则6个月不补充足够的碘,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就会患碘缺乏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