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智多星吴用,此人是梁山首席智囊,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他几乎策划了梁山所有的军事行动,为梁山集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在演义小说中加入这么一个角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套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这都是类似的人物,但是,如果仔细感受,吴用又不像这些人,他总给人一种“更江湖气”的感觉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文章插图
怎么这么说呢?咱们来比较比较诸葛亮和吴用就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是什么角色?隆中奇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那是运筹帷幄的大政治家;而吴用则是干啥呢?利用蒙汗药偷生辰纲,靠写反诗坑卢俊义,令李逵劈死小衙内逼朱仝上山…
相对于诸葛亮的谋略与智谋,吴用尽是用些不入流的“流寇手段”,从格局和品味上对比差太远…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吐槽:你这不是废话嘛,诸葛亮是大政治家,而吴用是强盗集团的一员,本来就是“流寇”,用流寇手段不是很正常吗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文章插图
哈哈,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是如果结合吴用的另一个身份来说,那这个事情就很有意思了,什么身份呢——吴用是读书人 。
吴用首次出场是在《水浒传》第十四回,原著用了一曲《临江仙》来说吴用: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
可以看到,吴用此人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要加一个前缀,他是“底层知识分子”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文章插图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两个问题:“知识分子”意味着他的见识和管理能力在当时远超一般人,要知道封建时代的识字率基本不超过百分之十,像吴用这种人,在获取信息和思考深度上本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吴用天生有着居“庙堂”的底子;但同时,“底层”则意味着在北宋末年的浑浊时代,吴用无法真正挤进统治阶级,只能在社会上郁郁不得志(吴用原本以富豪子弟的家教老师为职),所以,他又有“江湖”的气质 。
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个王朝的流寇团伙一旦有了知识分子加入,那其组织能力和破坏力便会成倍增加,但是通常来说有功名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加入流寇团伙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受到儒家信条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本就属于国家体制的一员,不屑于沦落江湖,但是像吴用这种底层知识分子不同,朝廷没给他们合适的舞台,他们就会自己创造舞台!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文章插图
读过书的野心家在古代的煽动力和破坏力极为强大,比如洪秀全,黄巢等
林冲火并王伦后,扶晁盖坐了梁山之一把交椅,紧接着就把第二把交椅给了吴用,这里面的对话很有意思,林冲是这么说的:…‘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 。而吴用一开始谦虚到:“吴某村中学究,胸次又无经纶济世之才,虽只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怎敢占上?”
当然,这只是谦虚,后来吴用还是坐了第二位,不过从对话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林冲的对话很自然,是古代民众对于知识分子敬畏的体现;但吴用的回答很精妙,他说自己仅仅是“村中学究”,但“读过兵法”,明显能体现出,吴用对自己的实力(读过孙吴兵法)有自信,吴用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村中学究)很不满!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吴用

文章插图
不过,现在吴用有了自己的舞台了——梁山!
梁山集团代表的江湖社会和朝廷代表的庙堂社会,其运行法则是不一样的(当然本质是一样,争夺利益),朝廷上的“吃法”是穿着人模狗样的衣服,说着道貌岸然的话互相尔虞我诈;但江湖中的“吃法”则直接的多,血雨腥风,于是,相对于诸葛亮,吴用的行事作风便显得要“接地气”的多 。
但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前提,吴用是读书人 。
读书人是有着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吴用自然不可能和李逵一样,酒足饭饱整天叫嚷杀人,吴用,他不是混日子过的流寇,他是野心家!吴用,他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 。从这个角度看,吴用的档次是高于梁山大部分人的 。

推荐阅读